最近,一篇名为:《重磅:央行<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的新闻刷爆了支付界人士的朋友圈。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日前央行已经着手对业内比较火的聚合支付平台进行摸底,并根据总行统一安排下发了相应的通知,并对聚合支付做出具体定位:收单外包机构。对于违反收单外包管理办法的直接定位无证支付业务,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无证处理方式进行严厉打击。
简单来说,就是央行开始重新审视聚合支付的定位,并逐步加强监管,此外着重打击二清行为。
在解读央行的此次通知时,最容易误读的一点就是:将监管等同于打压。所以,面对这份文件,三毛二有些话要对大家说一说。
央行要清理整治“聚合支付”,这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泥沙俱下到大浪淘金的过程,聚合支付领域也不外乎如此。从央行的角度讲,加强对聚合支付的监管,是保证聚合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佳选择,是一件重要且紧急的工作。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表明了:近两年,聚合支付行业发展迅猛,无论是理念完善或是技术应用,都已逐步成熟,已到了国家不得不重视的程度。这篇新闻也对聚合支付行业现状做了简单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聚合支付企业数量已有近百家,部分机构也获得资本市场的大量投资。
另一个容易误读的地方在于:监管二清行为,是针对聚合支付的手段。实际上,二清行为不仅在聚合支付行业是不被允许的,在整个第三方支付领域也是危险和存在隐患的,是被严格禁止的。单单认为聚合支付有打二清擦边球的说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实际上,由于之前第三方支付领域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与备付金处置的相关法规处于空白,让一些企业钻了漏洞,支付行业整体都存在二清隐患。在今年1月13日,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从根本上规避了二清行为产生的风险。
从聚合支付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此次监管层加强针对聚合支付“二清”的监管,会淘汰那部分浑水摸鱼的聚合支付机构,让真正有实力、有意愿做支付事业的企业脱颖而出。央行此次的监管目标,也正是将这批有二清嫌疑的机构驱逐出去,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甚至重新洗牌,最终实现聚合支付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那么,聚合支付究竟是什么?理解了这一点,便会理清了聚合支付和移动支付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也就从根本上读懂这份文件所传达的真正含义。用专业的话术讲:聚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
依托商户并借助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相应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聚合支付不提供商户进件风险控制处理、资金清结算等央行不允许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外的服务。
聚合支付的概念可能理解起来会复杂一些。我们不妨从功能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简单来讲,聚合支付等于移动支付+聚合,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理念,而是一个组合概念。因此,聚合支付拥有移动支付的全部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新的独特优势。
作为国内首家二维码聚合支付平台,祥付宝2014年便开始进行聚合支付的系统研发和市场推广。对于移动支付的优势和利弊,祥付宝看得透彻清楚,三毛二预言:移动支付的未来,必然是聚合支付。
在过去的几年里,移动支付像一头飞猪一样上天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38万亿,同比增长了215.4%。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甚至到县城和农村,移动支付特别是扫码支付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当各个商家的收银前端都张贴着二维码时,我们明白,前几年还觉得遥远的去卡化支付,如今已基本实现了。
然而,移动支付方式是有其缺陷所在的,移动支付正遭遇发展瓶颈。
目前在支付市场上,有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持牌企业和手机厂商等众多势力,二维码支付市场群雄并立,商家对账时要面对平台不兼容等问题,程序繁琐;而作为消费者,购物时也经常面临与商家支付平台不相符的尴尬:比如用户只安装了支付宝或者只有支付宝里有钱,而商家却仅支持微信支付等。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和商家真正缺乏的是一款简单快捷的一键式支付工具。聚合支付的诞生,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一款集支付宝、微信、QQ 钱包、百度钱包、京东钱包、applePay 等多种二维码支付方式为一体的移动聚合支付工具。祥付宝的云端商家管理系统具有会员管理系统、营销推广系统、聚合支付系统、门店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功能,可综合全面地为商家提供有利快速便捷的云端服务,解决商户痛点,满足商户经营管理等多重诉求。是目前行业内最全面的O2O商户营销管理系统。
移动支付市场已呈现已经难以满足多种支付场景的需要,无法一一提供精细化的服务,聚合支付凭借自身“兼容并包”的优势,正成为众多商户、用户首选的支付形式。此外,聚合支付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支付通道。而这些所有不同的终端和渠道,都汇总在一个管理后台,用户交易数据既可并表呈现、也可分户管理,为商户做到线上线下“一点接入、综合管理”。
如此看来,央行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是在认可聚合支付地位的同时,提前布局,将聚合支付行业整体的规范化、正规化提上了日程。对于那些健康发展的聚合支付企业来说,这是美事一桩,又何来打压之说?
央行“聚合支付”清理整治工作 ,谁之觞?谁之悲?想必不言而喻了吧!